摘要:骨質增生是是由于構成關節的軟骨、椎間盤、韌帶等軟組織變性、退化,關節邊緣形成骨刺,滑膜肥厚等變化,而出現骨破壞,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,導致關節變形,當受到異常載荷時,引起關節疼痛,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一種疾病。

頸椎骨質增生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或椎間盤脫出、韌帶增厚,致使頸椎脊髓、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,導致的疾病。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,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、脊髓、椎動脈及頸部。

骨質增生是是由于構成關節的軟骨、椎間盤、韌帶等軟組織變性、退化,關節邊緣形成骨刺,滑膜肥厚等變化,而出現骨破壞,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,導致關節變形,當受到異常載荷時,引起關節疼痛,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一種疾病。

頸椎骨質增生病癥表現:可見頸部疼痛、酸脹及沉重不適感,頸部肌肉緊張、僵硬感,有壓痛。早期可有頭頸、肩背部疼痛,有時疼痛劇烈,不敢觸碰頸肩部,觸壓則痛,約有半數病人頭頸部不敢轉動或歪向一側,轉動時往往和軀干一同轉動。頸項部肌肉可有痙攣,有明顯的壓痛。急性期過后常常感到頸肩部和上背部酸痛。病人常自訴頸部易于疲勞。不能持久看書、看電視等;有時可感頭痛,后枕部疼痛,或晨起后"脖子發緊"、"發僵",活動不靈或活動時頸部出現響聲,少數病人可出現短暫的反射性上肢和手部疼痛、脹麻。

神經根型頸椎病約占所有頸椎病的60%,在頸椎病中是發病率最高的,中老年人多見,但目前看來,青年當中也有不少人發病,男性多于女性一倍,以體力勞動者多見,壓迫神經根可一側頸肩上肢反復發作的疼痛、麻木,仰頭,手指麻木,活動不靈。

椎動脈受壓,椎-基動脈系供血紊亂,導致大腦供血供氧不足。頭痛、眩暈、記憶力減退,頭轉一側,頭暈加重,重時出現惡心、嘔吐伴腦梗塞或腦萎縮。

交感神經型表現為頭暈、偏正頭痛、枕部疼痛、眼瞼下垂、視物模糊、瞳孔散大或縮小甚至失明。眼窩腫痛、心跳加快、心動徐緩,心前區疼痛,肢體發冷,肢體、頭頸、面部、發麻疼痛。

自治療法

一是要先活動上肢,順序是:先前后擺動甩手,之后前后旋轉,再做上舉,先低后高,先輕后重,先慢后快,以不痛為度,每日早晚各一次,每次30~50次。二是進行頭、頸部活動,順序是:先前后10次,順時針轉動10次,逆時針轉動10次,再左右各擺10次,左右旋轉各10次,再用雙手從頭頂部由上而下慢慢按摩數次即可結束,每早一次。活動頭、頸部時最好閉目以防頭暈。一般三個月左右即可見效。

穴位刺激按摩比較容易,在家中可以隨時應用。但頸椎的手法整復按摩要求手法熟練,操作準確,并且力量要合適。所以,在家中最好不要亂做,要由專業醫師進行治療指導。穴位刺激按摩具體操作方法如下:1.先按揉百會、風池、風府、太陽、天宗、曲池、合谷穴各1~3分鐘。2.拿揉頸椎兩例的肌肉,斜方肌,及兩肩井穴3~5分鐘。3.由上至下推揉頸椎棘突1~3分鐘。4.緩慢做頸部屈伸、旋轉各20~30次。

以上一些方法,不妨可以試一試,但是試的同時需要專業醫師指導,以上方法僅供參考。小編在這里要提醒頸椎增生患者,不同病癥有不同的療法,輕度增生用以上方法可以可見效果,但久病和二次復發的患者可以采用外貼療法進行治療,推薦使用玩那個就在就很好。 
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
R74ED41585DDFG


為什么總感覺關節疼痛?當心是這5大骨科病在作怪!懷孕1一40周胎兒發育全過程圖 看完更覺孕育生命的神奇你可能每天都在謀殺你的頸椎!練好太極混元樁的六大要領及注意事項(打通經絡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79ece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